第一个故事。
2016年,一个来云南已有18年的广东茶商,彻底放弃了多年来做的山头古树纯料茶。转而玩起了小众精品竹筐离地发酵熟茶。
他说,我这样做有很多原因,我既然从商,就要有自己的利益。做山头古树料,毫无出路。一个是山头茶信任危机很严重,很难搞;二个是越来越多茶农会跳过中间茶商,直面消费者;三个是搞古树山头纯料,越来越农产品土特产化,很难多元化;
四个是,我自己也喝不动生茶了,快奔五了,我身体扛不住了;五个是,我对熟茶超级看好,也极热爱,也探索了很久,拜访各地老制茶人,研究各类老熟茶味道,也自信发酵技术;六个是,我的护城河就是我的发酵技术,也是我作为茶商的立足点,你信不信我的茶农兄弟经常用自家非常好的鲜叶子或者晒青毛料,跟我换成品熟茶,认识我的茶农,都逐渐喝上熟茶了,谁他妈的说茶农祖祖辈辈喝生茶,谁他妈说云南茶农不喝熟茶,我专治他妈的各种不服。
第二个故事。
2018年,一个茶二代迷茫了很久,当同乡别的茶二代卖山头古树卖的飞起,换上各种奔驰牧马人,正当鲜衣怒马的时候,他保持了沉默,话也很少,见人就亲切腼腆地微微一笑。
这个茶二代,具有多重身份,货真价实的云南临沧茶区茶二代,具有茶农二代身份,同时又是一位本科大学毕业生,充满了文艺青年的气质,大学时喜欢诗歌,低调清瘦腼腆,如果没有那抹腼腆的笑容,差点成了忧郁的诗人,抑郁的茶二代。
他说,我不是名山名寨的,这个山头茶红利,跟我无缘。但他有广大的,海量的亲戚朋友茶叶资源。于是,2019年,他离开了待了六七年的省会昆明,转身投入了茶区源头,扎进熟茶的世界。他说,只有发酵熟茶,做自己的有风味的产品,才会有我们的出路。
从我看来,熟茶横空出世了近半个世纪后,就被打入了冷宫,因为名山古树纯料实在是太疯狂了,来钱快,大家完全没有心思搞熟茶。
山头茶现在到顶了,一个完整的普洱茶产业生态系统,早就被肢解的体无完肤。拼配,发酵,陈化,这些传统工艺普洱茶的传统审美,被新工艺生茶雪藏太久了。
从喝不动熟茶,到偶尔饮熟茶调剂一下。
从喝不了生茶,戒掉生茶,转而寻找替代品高品质熟茶。
从生茶无利可图,到慢慢转型做熟茶。
从保健功效的底层逻辑,到品鉴审美的风味追求,从身体的需要,到心理和精神上的依赖。
熟茶这个备胎,好像要成为普洱茶的主流了。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