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爆款小青柑背后普洱茶的10年营销之路(2)
2017年05月21日

爆款小青柑背后普洱茶的10年营销之路(2)


小青柑背后不只是用炒作这么一个简单的解释,或者说这么一个表面现象来解释小青柑,‍‍我觉得都太表面了。‍‍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思考,或者说观察它的角度。
第一点:饮品类‍‍。饮品的东西,特别要进入快消,‍‍‍‍那么多的消费者众口难调,第二个它的功能,在好喝的基础上,‍‍他贡献了什么?不要再往什么治胃病,甚至各种‍‍那种太玄奥的东西里面去挖了,不管从视觉感官,觉得这个东西‍‍有趣可爱,‍‍最关键是他泡了,‍‍他泡了喝了以后觉得很好,‍‍这个才是产品供销力或者产品的价值点所在。营销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产品。其实产品的价值才是营销的启发点、出发点,和它的深化点,产品没有价值,谈营销,它就是假营销,或者说‍‍我觉得是另外一门学科,不是营销学。‍‍
小青柑我个人的观点,对整个普洱茶行业,我们的产品表达,普洱茶将来的发展‍‍最大的启示是怎么把大做小,把重做轻,把慢做快,‍‍这个才是快消的逻辑、消费品的‍‍逻辑。普洱茶总体来说,就是圈内热闹,圈外的消费端,多少人把普洱茶作为自己的日常饮品,有多少消费者把把之前的绿茶替换成普洱茶,他需要花多少成本,或者直接地说花多少钱来满足他每天喝一杯普洱茶,‍‍要怎么喝,‍‍实际上还要花很多时间来泡。
这些我对‍‍行业的一个思考,从之前的‍‍喝那么厚重,那么悠久的文化历史各种去挖,那个阶段差不多完成了,更深就让专业的人去做。‍‍我们的问题是怎么让更多人更便捷的、更划算的喝到一杯普洱茶。
普洱茶的融合
中国普洱茶网CEO付颖:
我们服务很多茶企,吉普号从两个点来说是做的很好的:第一个是它是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本身相融地很好,对于整个‍‍行业和用户呈现的比较完善与合理。‍‍第二点,吉普号在产品的呈现、解析和产品背后的逻辑,以及对用户的负责程度,也是我看到比较严谨的一家企业。
我们谈普洱茶的十年营销之路,是绕不开的话题。‍‍比如‍‍一线二线的品牌,现在已经既成一个体系、一个行业的东西,我们不得不去承认,普洱茶现在是‍‍一个临界点的阶段。‍‍因为2010年之前,我认为茶行业是没有营销的,它只有消费者对传统的认同,我们这个行业有哪些品牌、哪些产品,会重复购买重复消费。在一零年之前,不管是炒作也好,不炒作也好,对于终端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凭什么买,凭什么喝,只是因为他有‍,我们才来买的。

一零年以后,我认为是普洱茶的二次复兴,基本上每个品牌(都有不同),‍‍比如说有些是从茶庄历史去打造,有的是从山头(概念)去打造,其实打造的逻辑是一致的,而且现在已经成型的品牌‍,基本上他都逃不脱“茶+xx”的一个范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就普洱茶而言,从一零年开始算到现在十年,每个企业的逻辑都是用“茶”来加这个行业的某一点的文化、消费、或者行业一些特点来构建一个东西。‍‍包括我个人认为吉普号的前期也是在这条线打,‍‍但是从‍‍2017年以后,他变化就更大了。就是说比如像今天刚才小黑说的,小青柑占普洱茶的就是销量的60%,说实话我认为不意外,普洱茶以前的消费,‍‍本质的逻辑,是一个“圈子逻辑”,它还没有走向于普通用户,买小青柑我觉得很简单,我认为就是从‍‍专业的一个消费圈层行为,到相对普通大众型的消费节点。
普洱茶其实以前他做过很多形态的改变,‍‍像龙珠是一种试探,还有一些比如像茶膏的这种改变。‍‍但其实这些改变,它是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消费场景和一个消费认知。‍‍消费者没有这种大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认知的话,其实‍‍他整个消费体系就很难去构架。‍‍小青柑是一个偶然产品,由于整个行业的品牌推动,整个行业缺乏一些利润点来支撑整个行业的渠道利润,从两个表现它是偶然成形的,它成型后形成了后遗。‍‍
小青柑给行业带来的(启示)是这样的,也许他是‍‍普洱茶跟其它产品的融合,也许是消费场景的融合,也许是通道的融合,也许是‍‍文化上的融合,甚至说是跨业态的融合。‍‍我觉得从这点来看的话,‍‍它能撬动后面的一些‍‍普洱茶的营销的一些新思路。
降低行业门槛
中国普洱茶网主编刘宗敏:
作为用户而言,‍‍我们是怎么样去选择一款产品?‍‍无外乎就是我先认知到,‍‍感兴趣了,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做尝试,可能是买样茶,‍‍也可能是在哪里喝到,‍‍我尝试之后才会产生偏好,最终我才会反复购买、反复消费,我觉得可能所有产品都是这样的逻辑。
普洱茶行业就像刚刚付总说的,其实严格来说它算圈子文化,‍‍他的认知门槛是很高的,就是我要认知这个有什么途径呢?‍‍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找一个认识的朋友,‍‍还有就是我们看一些‍‍网站的信息,在论坛上去了解一下,包括就像吉普号会有一些‍‍大量的内容、视频在传播,我们通过这些途径来了解。但是这个过程总体来说是比较漫长的,而且我们会被困在影响整个行业传播的困局里边——我总是会想:‍‍怎么泡、怎么喝、我喝不喝得懂、‍‍我会不会上当?
‍‍所以我觉得从认知开始,整个行业它门槛就已经很高了,‍‍然后再到决策,决策的时候门槛就更高,为什么?‍‍因为要基于我喝得懂的前提,我才知道值不值这个价。‍‍所以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是没有走向大众认知的。‍‍我觉得小青柑成功是因为选择的人多,一定程度上它解决了好几个门槛,降低了好几个门槛。
一是从认知上,当大家都在喝,‍‍或者是说不再用喝普洱茶的方式来喝,我们只谈两个字“好喝”。‍‍好喝其实不仅仅是味道好,还有就是方便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