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茶山潜规则:立夏就散人,你是“喝季节”还是“喝茶”?
2017年05月21日

茶山潜规则:立夏就散人,你是“喝季节”还是“喝茶”?

我在易武压茶,小周说你还不赶紧下山,我说怎么了,“做茶人的习惯,头春茶一结束,收茶不收茶都得下山,免得别人说你做的不是头春茶。”
头春和尾春,的确有区别,甚至这种区别很大,明显的区别特征在于“聚”,头春茶汤聚,而尾春散,雨水(茶)更次之。
但是我想说的是,当大多数收茶人不看树甚至都无法区别大小树的时候,这种茶汤的聚与不聚,又怎么喝得出来?当大多数收茶人不看树也根本无法区别微小山寨茶的时候,这种头春、尾春的区别不就成为了把戏?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王厂长进来问我,说是生产日期怎么盖,我说哪天生产就盖哪天啊,这有什么讲究吗?
厂长沉默了一下,笑笑说,你怎么方便怎么盖,按客户的要求。
我想了想,大概这也是茶山的一个潜规则,市场习惯头春茶,大家明明知道毛茶做下来要放一段压饼才好,但是,又怕市场误认为不是正春茶,所以,就在各方面来花小心思。
我们到底是在做茶呢,还是上山来“做节气”?
一个朋友在古六山,打电话给我,说是收了一批去年的古树料,数量接近一吨茶,都是一个寨子的茶,据说是春尾、秋茶、雨水混料,价格只要300元,易武的小树茶都要600元,这么便宜的价格的确是捡了大漏。
做初制所的小周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一吨山头茶,不算小茶商了,一般都是接订单才做茶,没有订单,做这么多茶,不太现实。再一个,现在已经春茶了,今年也没有茶,既是初制厂,肯定客户多,看到茶的也多,为什么卖不掉?
去年一直不下雨,下雨是6月份的事情,不发茶的茶树,4、5月交替之时,如果都是发头拨,那是算头春还是尾春,还是得看茶商采购和茶山发茶供求之间的关系吧,明明好喝的茶,搞成春尾雨水茶,估计茶农也不干,价格也就低不了多少。还不像今年,无论怎么干,4月底还是下了几场雨。
去年的雨水茶在7、8月份,现在都知道要养树,古树茶采摘雨水茶的家数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不采,价格也就没有参照依据。秋茶的价格一般来说是春茶的三分之,卖三千元干茶的,也得卖到一千块,怎么可能有捡大漏的好事专等你。
易武、勐海是茶叶集散地,每年全国的茶商这么多,哪里出个性价比的好茶,一个圈子都传遍,哪里有这么多漏去捡?不要花了冤枉钱,被人当猪宰。
勐海就出过这种事,去年一个老板花了一千多万,买到了不对版的茶叶,最后“出名”了,不是骗的人是出名了,而是被宰的人出名了。你傻嘛,你就钱多吗,不懂茶嘛。卖茶的人高兴疯了,赚了一千多万,成了勐海有名的“拼配怪才”,你要什么他有什么。收茶还得稍微懂一点茶,偏离太远了,人家会说你坏话。跑到深山老林让人宰,不如做慈善。
茶山年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多买茶人的信任托付都是在茶山、茶农、茶树,你要仔细问下来,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信任谁,一会觉得个个是好人,一会觉得个个是坏人。
反正,任何一款茶,他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尖锐对立的评判,买茶的人矛盾、怀疑,疑心顿生,我们到底是买茶呢,还是买气受呢?
或者,所有人都本末倒置了,搞不清楚自己出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在老班章的时候,山西的小郑带了员工,每天转山,晚上串门,白天看好了茶地,晚上来谈价钱,价钱从2000到2500到3000(每公斤鲜叶价)不等,看交情,看茶地,看采购量,看老板大小,总而言之,无道当中有道。
采收的时候,茶农通知小郑,今天几时几刻采,你几时几刻来,所谓监工就是蹲在树底下,有看则看,无看采野果。炒出来,至于滋味好不好,其实挺考人,茶发老了不行,发嫩了不行,茶树背阴了涩,茶树就算向阳遮阴树一点没有也不行,矮化了阳光过于充足也不行。
几天时间,我见识过各路老班章收茶客,各有各的招,明的有暗的也有,喝茶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都在看着我来说,其实我也不好说啊,我自己想收一点,但我也不是大东家,茶叶好不好,不都是买单的人说了算。
我看了看各路神仙的收茶大法,最大的招,仍然是守山守树,至于好喝不好喝,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好像大家也都不在乎,名头响,树高大好像才是重点。
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这让我陷入深入的思考,这样说,或许沉重了。
来源:吴疆说普洱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7dit3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