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生态、混采、单株...景迈夜茶记
2017年05月21日

生态、混采、单株...景迈夜茶记

 从帕沙下山返回勐海途中,后排的寒子询问能否和我们同车去景迈山。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我们先返回她们仨居住的浩宇大城,稍事休息,喝一喝茶,收拾收拾行李才出发前往景迈。
喝的是调调这次从帕沙带下来的头春古树白茶,鲜叶采自犀牛塘的棵高杆。她们之前在帕沙收鲜叶做茶期间,多妹家的一棵高杆开采,她顺手抓了一把鲜叶。数量少,就萎凋成白茶,运茶下山时忘记了,这次才带下山,仅有几泡而已。
我之前喝得较多的是秧塔的大白茶,其他茶区的古树白茶喝得较少。冲泡后,新白茶特有的花香十分浓郁纯净,汤色金黄透亮,滋味甜醇。原料好、工艺好的茶,从不会让人失望,何况这鲜叶来自一棵头春的高杆古树。我们每个人都喝了不少。
景迈隶属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位于勐海的西北方,距勐海县城85公里,行车大约两小时二十分钟。我们出发时已过四点,前段路况较好,平坦笔直。勐海近郊道路两旁,是宽阔碧绿的稻田,风景极好,行车其间,好似穿越到了江南某处。
接下来便是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还好路面较宽,也算轻松。到勐海与澜沧的交界时,需要经过两次检测,随后在检查站前方不远处向左后方折向景迈而去。
抵达景迈大寨时已近晚七点,当天是傣族新年的最后一天,大寨居民三户一桌在道路上摆百家宴。遗憾的是我们到达时,百家宴已经结束了。
得先找个旅社住下,再好好吃顿饭。初来乍到,我联系了最近一直在景迈做茶的昌逵兄,他是以前我在昆明塘子巷茶城开店时的邻居,三月二十日就来到景迈山守着做茶了。
这段时间到景迈大寨的茶人和游客较多,住宿紧张,逵兄几番联系,才帮我们找到住处。见面时发现,以前在塘子巷茶城认识的好几位朋友都在,她们也是当天来到景迈山,比我们早几个小时,赶上了百家宴。
晚饭就在酒店隔壁的餐馆解决。饭后,逵兄叫上我们和另外几位朋友一起去他做茶的岩过罗家喝茶。我第一次见这么多人同桌喝茶--我们五人、逵兄和塘子巷的朋友四人、岩过罗和妻子选满两人--一共十人。
选满用小簸箕装来三款茶--生态小树、混采古树、单株古树。逵兄居中泡茶,首先喝生态小树。
以前总听人说景迈茶花香浓郁,尤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但生态小树入口第一感觉,却是涩味偏重,香气和苦味都偏弱。整体而言,是一款稍淡的茶。
三四泡过后,换混采古树。相同的泡茶之人和泡茶手法,相同的茶器和水温。温杯后细嗅,杯香明显许多;茶汤入口,苦涩俱强。苦味化掉,下齿缝首先感到回甘之感,涩味停留时间则稍长。
混采古树喝了大约六七泡,再次换茶,喝单株古树。就香气、滋味、口感来说,单株古树与混采古树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去年五月我们到凤庆平河时,在茶主人赵东华家也喝过一次单株,连他自己也说其实单株和混采古树,喝起来没什么差别。
细究起来,混采古树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更胜于单株。其实原本不存在单株,人们追得多了,追得细了,也才有了单株。
整个过程我们同去的五人其实没怎么过多谈论所喝的三款茶,绝大多数时候都闲谈其他的话题。逵兄、岩过罗、选满也只是给我们简单介绍这三款茶的产地和工艺。
塘子巷茶城的另外两位朋友坐在一起,一开始就观察讨论三款茶的干茶区别,随后又对比各自的香气、茶味,紧接着又开始研究叶底,看得出她们对茶的热爱和好奇。
对于从未喝过的茶,我习惯抛开以往的经验,从零开始认识。只要原料生态健康,不妨就带着好奇心试一试,就像品尝从未吃过的饭菜。
我跋涉茶山选茶也是,遵守着既严格又包容的原则。严格是要求生态要好、制作过程要干净卫生;包容则是绝不教条,不苛求所有的茶都在自己的认知掌控之内,超出认知的意外常常会带来惊喜。这一点正如我们第二天到大平掌采茶时所感受到的那样。
闲话茶会,时间过得极快。从岩过罗家出来已是夜深人静时,我们步行去住处,路过一户人家,茶主人和三两朋友仍在饮茶弹唱;悠扬的吉他旋律和着景迈汉子的歌声,吸引我们驻足观赏。
一曲未罢,我们纷纷送出了掌声;茶主人和朋友都报以欢笑。此情此景,茶汤不过是点缀,喝生态、混采还是单株,又有什么关系呢?
景迈看起来更美了。
风在香·转山
2021年4月25日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070419075058164.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