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出路在哪里?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的出路在哪里?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现象,而且不止一次,你身边的朋友,或者远方的很多茶友,他们会跟你说,因为胃不好或者身体其他方面不舒服的原因,只能喝熟茶。他们反馈,生茶刺激性大,寒,伤胃,一喝就胃疼。所以只能喝普洱熟茶。
我一个临沧做熟茶的朋友,说很多人的嘴巴和口腔已经被比较厚重浓强的普洱生茶给滋养太久了,后面喝着喝着身体不适,胃不舒服,但是又戒不掉普洱生茶,怎么办呢,退而求其次,改喝普洱熟茶。或者偶尔喝刺激性弱的老生茶。刚好,在我的客户朋友中,不缺乏此类茶友,要么是喝生茶身体不舒服,要么是生茶喝的太久了,身体也承受不了,所以只能改喝普洱熟茶。
以前,普洱茶整个的发展历史中,其实是后发酵的青饼或者先发酵的普洱熟茶,以此为居多。但是那个时候包括云南自己人对普洱茶的认知是知之甚少的,因为过去茶叶是国家统购统销的,普洱茶的生产(拼配)和发酵技术并不掌握在民间手里(茶农只提供毛料,然后留一点自己喝的晒青毛茶,传统叫“滇青”,少数民族山区普遍以火塘边罐罐烤茶或者煮茶为饮茶习惯),而是在国营企业里面,再者普洱茶的销区和消费饮用习惯,并不在云南,而是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2000年,普洱茶潮流回归大陆,2003年开始发热,经历过疯狂的几年发展以及07年的崩盘,08、09年以后的回温,古树纯料的风行,再到13、14年的山头茶狂热顶峰,也就是在2000年以后很多云南人慢慢的知道了,普洱茶是自己家乡的特产,在古树茶山头茶疯狂发展的几年里,让更多的后辈晚生,也越来越知晓了,古树茶是家乡的摇钱树,普洱茶词才在产区,扎根,根深蒂固。
在后来的这几年里,山头茶,古树,纯料,单株,高杆,都以普洱生茶的面貌出现,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生津回甘迅猛,各种花香蜜香馥郁,山野气韵强劲,纯天然自然之味的普洱生茶,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终生难忘,深深地爱上了普洱茶。而普洱熟茶,一直让位于普洱生茶的名气、普洱生茶的铁杆粉丝、普洱生茶的高端价格,以替补、候补、补充的角色,低声下气地消耗着普洱茶低端原料的产能。
从厂家、商家的角度来说,为了迅速地变现,为了更高的利润,为了迎合消费者,在诸多的,众多的,琳琅满目的几十款、上百款、上千款一山一味的普洱生茶之中,熟茶只是一种补充的品类。这是一种折中。
当有很多的边角料,低端原料,夏秋茶原料过量的剩余时,卖之无市,弃之可惜,会把它做成熟茶。这是一种折中。
当有很多的小白茶友,一开始喝不懂普洱生茶的变化多端,不喜普洱茶的苦涩浓酽,不觉普洱茶的丰富细微的香型时,喝熟茶很不错,哎,香香甜甜滑滑顺顺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新手群体来说,喝普洱熟茶也是一种折中。
当有越来越多的茶客喜欢喝熟茶,而且想用高端优质的原料做成的熟茶的时候,倒逼企业用更优质的原料去发酵熟茶。为了迎合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企业就用更高端、优质的原料去发酵熟茶。这也是一种折中。
当很多企业发现真正的古树原料资源掌握在茶农手中的时候,他会另辟蹊径,去做熟茶,因为熟茶要求有一定的发酵技术和门槛,核心技术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并非是拥有茶树资源的茶农那里。这时候,做熟茶是一种折中。
当有很多小企业和茶农不能够发酵普洱熟茶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发酵经验和技术,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发酵原理的时候,只能拿到有经验的厂里面代加工代发酵。这也是一种折中。
当很多的发烧型茶友,玩家,制茶人,想要喝一口,用高端的古树乔木老树料做成的熟茶的时候,他们开始探索了,传统的熟茶渥堆发酵,一定要用堆子的量,来撑起发酵熟茶的温度,动辄几吨原料才能发酵成功的技术门槛,让他们想要喝高端熟茶的欲望,胎死腹中。因为好的原料价格高,成本巨大,没有雄厚的资金是不能够把那么好的原料扎堆在起发酵的。怎么办?可不可以用几十公斤、几百公斤好料子来发酵?虽然失败过无数次,但集行业有发酵经验师傅的集体智慧,通过不断地摸索、试验,最终成功,突破发酵门槛技术。小堆发酵,竹筐发酵,木框发酵,离地发酵,山泉水发酵等等,出现了。这也是一种折中。
回到普洱茶的起点。以前马帮进贡朝廷的普洱茶,因为交通问题,只能陆运,翻山越岭,人背马驮,长达几个月的运输,风吹日晒雨林,茶叶难免受潮,其实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发酵。茶是运到了京师,但已不是纯粹的“普洱生茶”。这是一种折中。
当年茶叶出口,香港人喜欢喝“有点时间”的“陈茶”,口感比较醇和,茶汤出现“红汤”,广东人于是发明出了“泼水茶”工艺,为了促进贸易,迎合香港市民需求,云南国营茶厂派遣技术骨干去广东学习“泼水发茶”工艺,其中就有被后人称为“现代普洱熟茶之母”的昆明茶厂吴启英先生和“现代普洱熟茶之父”勐海茶厂邹炳良先生。
1973-1975年,普洱熟茶的工艺在云南不断被探索,由吴启英率队的昆明茶厂产品研发技术部门率先研制出普洱熟茶,复制到下关茶厂,勐海茶厂等,其余两大茶厂也研发出了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熟茶。后来的后来,普洱熟茶的工艺不断被勐海茶厂修正改进提升和完善,普洱熟茶的“经典勐海味”在江湖上流传。而那些曾经的大众口粮熟茶,也成了各大厂的风格和标杆,如昆明茶厂的7581熟砖,勐海茶厂的7572熟饼,下关茶厂的7663熟沱。75是年份,代表当年的配方,第三个数字代表茶菁综合等级,尾数1、2、3分别代表各厂的代号。为了迎合消费区人民的品饮习惯,而发明的普洱熟茶,是一种折中。
普洱熟茶垫底,兜底,断后,适应,迎合……在普洱茶产业里面,普洱熟茶承担了所有方方面面的退路,身体不好喝它,原料不好做它,体现实力发酵它,彰显技术拥有它,保健功效养生选择它……
普洱茶最后的最后是普洱熟茶。是退路,也是出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4164359412.jpg